昨天,海关总署公布了3月份的进出口数据,今年一季度,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.3万亿元,同比增长1.3%,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,连续8个季度超过了10万亿元。单月来看,3月,进出口实现6%的增长。出口数据方面,一季度,我国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,同比实现6.9%的较快增长。3月出口规模为2.25万亿元,同比增长13.5%,环比激增45.7%。如果以美元计价测算,3月出口也同比达到12.4%,而上个月只有2.3%。所以3月以前,抢出口的特征还是十分明显,进出口表现强劲也就意味着一季度的GDP应该不会差。
不过,随着进入4月份之后,关税战在上周逐渐生效,港口货运数据,已经明显回落。二季度中国出口同比很可能会转为负增长,全年出口也有负增长压力。也就是说,出口的好日子基本到头了,下一步大家就得准备过苦日子了。尤其是船舶,汽车以及其零部件,消费电子这些行业。即便你不是出口给美国的,但由于这次是全世界都加了关税。所以大概率会导致全球贸易量明显降低。
外需不行的时候,必须要启动内需,就目前的政策力度来看,还不是太够,我们一直说的留有后手,其实也是在这种极端的贸易风险发生之后,一系列政策才会释放。说到底,就是得想办法给这些出口企业找产品的销路。一个是往其他国家去谈,比如最近跟东盟跟欧洲谈的不错,再一个就是往国内去卖,让国人消费。很多人都吐槽,说我们的消费能力差太多了,其实我是不太同意这个观点的。
其实美国也就4亿人,有较强消费能力的也就1亿-2亿人,我们有14亿人,创造出一个1-2亿人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,也并非是不可能。其实过去,我们的消费能力不错,只不过有点太畸形了,这些相对富裕的家庭,都把消费能力,放在了房地产上,所以才创造了房地产400万亿的市值,单看中国房子的价格,那可并不比美国低,甚至很多人,看到美国房子的价格的时候,都感觉太便宜了。北上广深的房价,每平米都到5万人民币以上了,可能也就比不了曼哈顿这种极其核心的区域,但也基本等同于美国一线城市的房价。所以如果你看房价,并不会觉得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差。那既然最贵的房子都能消费的起,其他的东西也一样能消费的起。
之前就有人提过一种田忌赛马的生活方式,就是用买房的钱买车,买车的钱买电脑,买电脑的钱买其他电子产品。你就会发现,除了房子,你其他的东西都是最好的。这句话其实也给我们提了个醒,要想启动内需,其实只需要把大家原来想买房子的钱,拿出来去买别的东西即可。那这个消费能力就足足的。那有人可能会骂了,不买房,都买车,买电脑,买手机了,那生活咋办,这不是妥妥的败家子混蛋逻辑吗?其实也不是这个意思,主要表达几个点。
首先,房子不能再这么贵了,过去大家都没有消费能力,其实主要就是把六个钱包掏空了,都去买房了,而且买房还上瘾,一套不够还得买好几套,都拿这个当投资品了,这其实就压制了其他商品的消费潜力。所以必须得让他价格下来,近几年大家的已经逐渐开始思维转变。投资客开始变少了。价格也降下来不少。这样也让那些刚需负担降低。在房子上少花点钱,在别的东西上才能多花钱。
其次,新的问题也出现了,就是之前买了房的,买了好几套的,觉得财富大幅缩水,所以他们开始节衣缩食。等于刚需的负担减轻,但之前买房的人,又不消费了。所以这就形成了两头堵的局面。一方面得降房价,另一方面还得安抚市场。那么最有利的情况,就是尽快让房价见底。这个时间不要拖得太长。快速见底后反复震荡,要比一直缓慢下跌,对心里的冲击更小。
第三,得想办法补上这个财富效应,房子是不能让他再涨了,还有同样体量的投资市场,也就是股市了,而且股市涨起来之后,有利于财富再分配,也有利于科技创新,甚至有利于刺激内需消费。所以未来房子在低位徘徊,股市持续回升,转移居民160万亿的储蓄存款,哪怕只转移进来30万亿,股市都能走出10年3倍的行情,那时候国内的内需创业,科技创新,也就全都活了。也就是我们之前提的,得让富人多投资,穷人多就业,这才是启动内需的根本。完全指望富人花钱消费,他其实花不了多少的。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