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,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月份的物价数据,居民物价CPI,跟去年的同比下降0.7%。跟上个月的环比下降0.2%,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,PPI, 同比下降2.2%,环比下降0.1%。从数据来看,CPI是明显不及市场预期。
从分类项来看,跌幅最大的是蔬菜,跌去了12.6%,成为最大的拖累项,主要是因为去年2月蔬菜价太高了,所以基数比较大,今年蔬菜价格正常了,就跌的比较多。另外,消费品当中的交通工具,也跌了4.4%。这导致了核心CPI,也出现负增长,降了0.1%。此外,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,在促消费的同时,也压低了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价格,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价格分别降了5%和6%,合计影响了CPI大约0.16%。那么我们往后看,以旧换新还得接着搞,所以压制物价的情况还会持续。所以虽然今年CPI的目标定在了2%,但是客观的来说,很难达到这个数值。现在CPI也就在0值上下波动。通缩的压力依旧还是很大的。
再看PPI,拖累项主要是煤炭和石油。黑色系今年开年非常低迷。这还多亏了有色金属2月份表现不错,否则大概率PPI也要掉头向下,而有色金属的价格,其实更多跟的是国外的经济基本面,黑色系才跟国内基本面息息相关,所以从PPI的表现来看,国内整体经济需求仍然偏弱。所谓稳增长的实物工作量,现在刚到发债筹钱的环节,还没有到实际花钱的环节。工作落地还有待验证。
其实我们可以看看商品市场,相比于股市,商品市场,更多的会反应经济基本面的变化,如果你关注了商品市场,其实对于物价数据就不会太意外了,在春节之后,股市被科技创新点燃之后,商品市场的表现其实非常寡淡,南华商品非但没有上涨,反而还跌了几个百分点。所以这就是说,整个国内的经济状况,仍然处于不好不坏的磨底状态,跟春节之前,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。发生变化的,只是大家的情绪而已。
所谓人工智能,带动经济新的供给增加,带动整个国家产业升级,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他不会在几个月之内发生效果,目前人工智能,还只是存在于模糊推理状态,如果用自动驾驶来类比,现在人工智能,顶多算是L2的水平。离L3还有不小的差距,要实现通用人工智能,达到L5的状态,那差的不是一星半点,可能得有10年的道路要走。所以大家短期之内过于乐观了,以至于一直很乐观,看10年3倍行情,都被大家说成是悲观代表了。
但其实人工智能逐渐进化的过程,对于需求反而是有压制的,企业通过人工智能,会大量的降本裁员,要么就是压缩人员工资,从而短期之内释放利润。所以我们会逐渐看到,企业业绩的改善,但是另外一边,社会收入下降,也会反过来压制消费需求。对物价和社零都有压制,甚至由于对未来收入预期的悲观,而重新在居民端收缩信用,不买房,也不消费。所以当下政策的力度并不够。甚至可能还有些误判,认为人工智能应该是经济复苏的帮手,但很可能,人工智能的初期,反而是经济复苏的阻力,是扩大就业,增加收入的障碍。
所以我们还是希望,央行和财政还是应该有魄力一点,按照顶层的要求,先立后破,先把经济整体的盘子稳住,然后给新质生产力,科技创新争取足够的时间,也赢得一个更有利的环境。毕竟科技创新是一个长久期资产,他得有一个相对的宽松环境,才能有助于他的发展。如果大家的收入总是朝不保夕,未来预期不佳,那么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,都不利于科技创新热情的激发。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