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财政部公布了2025年的1-2月份的财政数据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.4万亿元,同比下降1.6%;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.5万亿元,同比增长3.4%。减收增支依然是财政的主要状态,这个没啥可说的,现在就是要靠财政加杠杆,才能维持经济的逆周期调节。不过当下的结构还是不好,中央、地方收入增速分别为-5.8%、2%,均低于全年预期增速目标;税收、非税收入增速分别为-3.9%、11%,非税继续保持高增,这意味着,经营环境,恐怕并未有多少改善。
另外,里面一组数据,引起了我们的关注,居民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竟然背离了,1-2月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6.7%,拉动财政收入2个百分点,是主要贡献项,而1-2月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10.4%,成为主要拖累,拉低了财政收入2.4个百分点,这也就是说,企业经营状况现在可能很不好。盈利修复不容乐观。
那么可能有人要问了,企业业绩不好,个人所得税怎么收入还能高增呢?历史上到是也出现过这种背离,大多都出现在年初的时候,主要是因为发年终奖,然后春节错位,个人年终奖缴纳个税的时间不同所导致的,还有就是2024年初,个税的基数低,所以才形成了这种明显背离的走势,但是根据对比图我们也看到,除非短期之内企业所得税增幅能快速上去,否则大多数情况下,都是个人所得税,跟着企业端降下来。道理也很简单,企业不赚钱如果持续下去,那么必然影响个人收入。
这其实就是我们前一段最担心的情况,当大家都被科技创新冲昏头脑的时候,我们一直提醒大家,经济基本面变化不大,经济也依旧在通缩当中,企业经营压力依旧很大,内需不振,导致收入减少,信用也还是扩不出去,deepseek的创新突破,确实令国人振奋,但是人工智能在一开始解决不了通缩的问题,也创造不了更多地就业岗位,甚至他会让工作门槛大幅降低,以前一个资深的工程师才能完成的工作,现在靠着人工智能的应用,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也能干,所以这对于居民收入反而会有比较大的影响。在人工智能本地部署的浪潮之下,越来越多的公司,会逐渐精简人员,从而降本增效。而当大家收入没有太多保障的时候,对消费的信心也势必萎缩,反过来也还是会压低通胀,加剧通缩。这又反过来影响企业的业绩状况。所以会形成新的通缩螺旋。
只能说1-2月份的这个数据,目前可能还没有反应这个情况,毕竟deepseek是1月底才出来的,2月份还来不及反应。而1-2月份的企业所得税大幅下降,也没听说,年初有大幅的减税降费动作,所以只能说明企业经营困难仍然是不争的事实,那么他后面就很有动力去用人工智能降本增效,所以这也是一个不太好的苗头。
另外,1-2月份企业所得税下降,也让市场开始担心,一季度的业绩状况,虽然说上市公司是全社会当中,盈利质量最好的一批企业,但是大家收入都下降的时候,恐怕上市公司也很难独善其身。特别是对一些业绩不太清晰的中小创企业,大家的担心还是非常明显的,怕业绩暴雷,所以最近几天风格切换是比较明显的,市场炒作的热情已经明显降温。机构们都知道,企业所得税下降,大概率一季度的业绩不是很乐观了。所以更多地资金都会倾向于观望。
总的来说,经济复苏仍然任重而道远,不过我们欣喜的看到了,中央财政开始持续发力,往年都是3月之后才产生赤字,而今年的赤字来的更早,这就说明财政的发力已经开始,1-3月政府债同比多增2.5万亿,这些都会起到逆周期调节的作用。今年经济很复杂,内部压力不小,科技创新也充满变数,特别是海外,特朗普还特别不靠谱,所以我们别太乐观,也别过于悲观,还是保持一个中性的态度,保持一个中性的仓位。耐心等待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
文章评论